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即以“亩产论英雄”,通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效益指标,对工业公司进行综合计算,在行业中分为A、B、C三类。
针对绩效评价办法评定的A、B、C类企业,海盐在用电、用水、用地、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百步镇的浙江好仕莱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展现在记者眼前。在企业的出货区,多辆叉车正在不间断地往集装箱运输车上装载出口美国的货架横梁;在生产车间,十几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不间断地“吐”出货架构件……
可就在2013年的时候,好仕莱的日子还并没有现在这么好过。“前几年,我们的生产车间是吃了这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4万多平方米的车间有好几个是空置的。”好仕莱制造总监陈卫丰说,现在,企业将生产车间全都利用起来了,目前正在上马专门出口澳大利亚的三车间,订单已排到了2017年。
据介绍,2013年,占地50亩的好仕莱亩均税收仅4.76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只有2.68万元,被评为C类企业。为了让企业提高效益,2014年,好仕莱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优质资金,大刀阔斧地进行重组和转产转型。2015年,企业亩均税收提高到8.74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升至23.39万元,实现了“华丽升级”。
自2013年起,海盐县已连续实行了四轮工业公司绩效评价,通过科学设置六大评价指标,对辖区内所有规上工业公司以及实际用地面积在3亩以上或租用厂房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规下工业公司开展绩效综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海盐将企业分为A、B、C类,实行分类管理,并且每年进行数据更新,实行动态管理,让企业评级“能上能下”。
“多年来,我们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差别化资源使用收费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县经信局副局长陆忠跃介绍,在具体工作中,海盐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要素保障、鼓励扶持和综合倒逼措施,特别是对C类企业,由所在镇(街道)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整改达不到目标的,列入转移或淘汰名单。
在海盐,根据公司绩效综合评价实行差别化政策,建立了贡献倒逼机制,把企业亩产质量和效益作为市场的“无形之手”,把要素差别化配置规则作为政府的“有形之手”,“两手”合力形成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据统计,从2014年起,海盐对C类企业征收差别化电价,目前已征收400万元。同时,加大了对亩产税收贡献大、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的扶持力度,仅2015年就对212家企业减免税款1218.67万元。
在工业绩效评价这根指挥棒的激励下,“亩均效益”成为衡量工业公司经营水平的又一把标尺,充分激活了海盐企业强投入、求转型、扩生产、提效益的内生动力,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有序推进。
工业绩效评价,在撬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同时,还引领了全县工业经济大升级。市经信委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海盐工业公司亩均销售增长48.1%,增幅在全市仅次于嘉兴港区;从亩均工业增加值来看,海盐增幅为78.8%,同样摘得全市“榜眼”;从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和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来看,海盐累计增幅分别是51.1%和131%,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