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其它
产品中心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家居用品

日本便利店进军东南亚拉动供应链

更新时间: 2024-02-09 作者:其它
产品详情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日本便利店诞生50周年。自诞生以来,便利店在日本各地蒸蒸日上,根据日本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日本全国的便利店数量超越5.7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1万亿日元(约合5295亿元人民币),成为拉动日本消费的巨大产业。当前,日本便利店正积极进军东南亚市场,慢慢的变多的日本商品乘着这艘“船”走向海外。从零食糖果到日用百货,日资便利店货架上数不过来的“日本制造”,成为“小”便利店拉动“大”供应链的例证。

  1973年,日本“便利店之父”铃木敏文牵头成立了日本第一家便利店连锁公司。1974年5月,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 1号店在东京都江东区正式营业。1975年,美国品牌罗森来到日本,而拥有“纯正日本血统”的全家便利店也在这一年开业。此后,各种各样的便利店在日本迅速扩张。

  按照日本政府的标准,便利店需同时满足“销售食品和饮料”“提供自助服务”“销售面积在30平方米至250平方米”这3个条件。日本流通分析师渡边广明从事便利店商品开发已有20多年,在他看来,便利店相比超市的特点在于面积小、商品更替速度更快。中型超市每家店通常有1万至1.5万种商品,而每家便利店店内商品通常只有约3000种。为保证店内商品处于畅销状态,便利店商品的更替速度十分迅速。每周大约有100种新商品上市,每年有超过7成的商品会被替换。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和记者说,便利店规模较小、补货频繁,可以依据销售情况和消费的人需求做出及时作出调整。梁海明认为,便利店因为其广泛的分布和灵活的调整能力,对商业供应链的带动作用相比大型商超更明显。不仅仅可以更好地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即时需求,还能够更快速地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在日本,便利店是犹如生活基础设施般的存在,是周边社区重要的生活物资集散地。虽然日本几家便利店品牌经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但都将自营品牌摆上最显目位置。有店员表示,自营品牌的利润相较另外的品牌的商品更高,普通商品的利润率大约在35%,而自营品牌的利润率大约在50%。

  近年来日本便利店积极在海外布局。《日本经济新闻》近日称,日本国内便利店市场日趋饱和,但东南亚便利店市场规模正以每年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扩张。7-Eleven便利店的母公司柒和伊集团与罗森集团表示,计划于2030年前在亚太地区增设1万家店铺以上。

  在日本,便利店长期扮演着日本食品、日化企业“新品发布舞台”的角色。如今便利店更多选择将自营品牌同企业联名推出新品。出海的日本便利店内也保留了相当多的自营品牌商品和日本特色商品,并以此为特色。

  在印度尼西亚,7-Eleven便利店的“好炖”系列食品大受欢迎。在新加坡,7-Eleven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合作,开始在该国大约350家门店销售数十种日本食品,包括芥末味的饭团和苹果醋饮料,其中超过一半是首次在新加坡销售。商店为此设立专门货架来展示这些产品。

  日本便利店奔向海外,是否会帮助日本商品在海外建立起更广、更密的销售网络呢?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分析称,单一的日本商品进军陌生市场、从零起步培养消费者并不是特别容易,但借助便利店这艘“船”集体出海,显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东南亚地区,日资品牌便利店或成为“日本制造”的小型集散地,这将有利于培养当地花了钱的人日本品牌的黏着度。

  东南亚市场对日本便利店企业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其中不乏遭遇“滑铁卢”的案例。全家集团在2023年5月宣布退出泰国市场。在亚洲日益兴起的电商购物热潮下,无论哪种形式的商超,都不得不开始考虑物流对于购物模式的改变。

  罗森集团社长竹增贞信15日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罗森便利店“希望把重点更多转向加强送货上门服务。现在的趋势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慢慢的变多的商品被消费者订购送货上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系便利店在亚洲还面临同其他几个国家的零售品牌的竞争。中国最大便利店企业美宜佳控股2022年底在中国拥有3万家店铺,规模远超于7-Eleven。

  梁海明表示,中国零售企业在海外同日企竞争时,可利用国内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经验,争取实现高效物流运作。通过建立跨境物流网络,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和准时交付,这一点是日本企业相对薄弱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