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全称为分销渠道(place),引申意为商品销售路线,是商品的流通路线。所指为厂家的商品通向一定的社会网络或代理商或经销商而卖向不同的区域,以达到销售的目的,故而渠道又称网络。
渠道简单来说,是商品从工厂不论经过多少环节最终与消费者见面,并且发生交易的所有的环节统称,叫做渠道。注意,这里的渠道包含了两层意思:交易和交付。
手机、互联网、电商、二维码和小程序等工具的出现,让交易和交付环节开始分离,消费者可以不需要在零售店内,只要有信息交互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易。
微商、社交电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通过一件代发,交易环节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的压缩了交付环节。
某种意义上说,消费品行业今天是要重新定义渠道的含义,广义上:商品从品牌商到消费的人之间所有通过“交易”而流转的路径,皆可称之为“渠道”。
这个渠道不一定会有实体店,也不一定会有实体交易的“场”,而且交付在哪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如果只用“交易”来定义渠道,那么基于新兴的技术和新兴的市场,渠道的数量和种类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新经销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如果用新旧技术和新老市场来划分,我们结构性的总结出了今天消费品行业的渠道增加数量,上千种都不止!
过去所擅长的渠道模式,是建立在中国超大规模场的基础上,消费者需求相对单一,企业只需要开发一只产品。大规模生产,然后用一个相对单一的模式进行分销。这一个模式在日化行业被称之为“HBG(How brands Grow)”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销售团队,用军队来形容,更像是是由单一兵种超大规模的步兵构成的陆军。
1. 长利益链,商品从工厂到经销商到分销商到批发商,没办法承受短交易链的破坏性价格冲击;2. 人员众多,管理困难,分销模式必须相对单一,像步兵一样,强调执行,对市场应变能力不够;3. 过于强调渠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消费者诉求;4. 深分模式功能单一,无法支撑大量创新零售场景的平行分销。
线上线下结合的购物,也成为了消费者常态化消费的主流模式。因此全域分销,是每个企业,甚至每位城市经理必须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在消费者不论是线下和线上、任何时间和空间半径内可触达还可以交易的场景全部覆盖!
虽然消费的人在哪里,我们的货就在哪里,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但渠道上千种,我们根本不可能100%覆盖。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据自己的品类特性和消费行为,有甄别的选择渠道投放资源和精力。
“虽然渠道多元,但不同渠道的购物心智是不一样的。你会发现,最有囤货心智的还是线下的大卖场。
即使线上是无限货架,上万SKU,但消费者拿出手机,如果要看100个单品,估计手都酸了,一个屏幕同时能看到的单品也就4-5个,但大卖场一节货架可以放20-25个。
消费者一分钟有可能可以看60-70个单品,线上虽然拿出手机很方便,但看100个单品也挺费劲。因此,很多的囤货心智还是在大卖场。
线上/线下超市更多的是补货,要说明买点什么。线下超市对比卖场,优势是近;线上超市是随手可达。补货心智,更多的是靠主动搜索。”
所以全域分销虽然最理想的模式,但是全渠道覆盖并不经济,以消费者消费行为和品类特性相结合,找到交易概率最大的渠道实现有效覆盖,才是最高效的做法。
而且在线上,基于大数据支撑,我们不单单是要实现覆盖,更要让我们消费者快速找到商品,实现精准触达。
在线下,我们也要基于新技术支撑,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精准分销。作为城市经理,最终极的目标是要融合贯通—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产品/团队/渠道充分融合,实现一体化营销。
任何企业的营销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在探索新业务时,不单单是要看产品特价,我们更要关注推新能力,促销的ROI,用户的转化数据等等关键细节。
操作的细节过多,本篇文章做序,就不一一阐述。但许翔老师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而提炼总结的操盘心得,对我们每个身在一线的城市经理,有足够深的借鉴意义。
这是一个未知大于已知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思考大于行动的时代,这还是一个实践先于理论的时代。
城市经理是一线市场的操盘手,是最先听见炮火的人,在市场万千变化的时代。不可能只靠总部给我们清晰准确的指引,我们更要主动升级自身的认知、技能、工具和组织能力,成为这个时代最ing的弄潮儿,打赢每一场战役。
本文是新经销创始人赵波为许翔先生即将出版的新书:《快消品区域/城市经理全渠道管理》的作序,该书预计年底正式对外发布,敬请各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