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年,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种种困难挑战,安徽工业经济顶压向上,保持较快增长,彰显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趋势的主要指标,从一季度的7.6%、上半年的8.5%提升至前三季度的8.8%,展现增长的“加速度”。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幅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均居第1位。
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新兴起的产业占比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未来产业正在不断蓄势成长。
站在2024年的岁末,人们发现,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跃升,正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经济发展靠产业。如果说工业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那么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则是支撑今年安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两大顶梁柱。
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月度贡献持续保持在四成以上,今年10月份两行业合计贡献超过六成、达60.9%。
电子信息业涵盖领域广泛,安徽具有优势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PC制造等多个产业均属于其子行业。今年,安徽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建芯固屏、聚光强机,相关产业走出亮眼的增长曲线。
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震荡、下滑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和新型显示产业在2024年都逐步复苏,进入上行周期。作为国家“十四五”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安徽产业链条完整,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初步构建了以合肥为核心、沿江各市协同发展的“一核一带”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1月至10月,全省生产芯片接近80亿块,同比增幅在50%以上。显示器件行业呈现量增价稳的态势,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前10个月利润增速超过100%。
汽车制造业是另一个链条长、覆盖面广、拉动能力强的大产业。今年,安徽汽车产业可谓亮点纷呈,在规模扩张和高端化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地位。
合肥、芜湖“双核”均在突飞猛进。合肥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在10月份就已超过100万辆,远超去年74.6万辆的总产量,预计全年产量将突破130万辆。芜湖今年前10个月出口整车60.4万辆,出口金额57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23.8%。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一为“安徽造”。
高端化方面,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1.25万辆,同比增长17.2%;蔚来已连续7个月交付超过2万辆;江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自主品牌首款百万级智能电动行政轿车尊界S800在11月下旬正式亮相,代表着“中国制造”“安徽制造”有实力向汽车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端的地带发起冲锋。
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外,多数工业行业也持续向好。10月份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省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超七成、为75.6%。增长面宽,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安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日益稳固。
产业发展看企业。作为微观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工业经济活力强不强、发展是否健康的最直接体现。
大企业在产业体系中居于龙头、链主地位,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引领性力量。2024年,安徽电子信息业、汽车制造业等主导产业表现突出,与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
以汽车产业为例,奇瑞集团今年历史性地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保持了全行业唯一的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奇瑞集团11月销量快报显示,当月销售汽车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32.2%,创造单月销量纪录。前11个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已超过230万辆,同比增长38.4%。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0个月即超百万辆,比亚迪立下首功。合肥比亚迪前三季度产量达62.9万辆、增长83.4%,今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
大企业的大手笔、大项目,为工业稳增长增添信心和后劲。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产品供应商、全球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出货量排名第一的维信诺,与合肥市投资平台共同出资,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开工建设全球首条搭载无金属掩膜版技术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亿元,是全球最先进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之一。
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潜力之基、活力之源。安徽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和提质扩面行动,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路径,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专精特新”专板今年7月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开板,提升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工信部今年公布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安徽有100多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已成为安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工业公司面临着较大盈利压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由一季度29.8%、上半年21.1%回落至前三季度2.2%。随着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信心和预期显著改善,工业公司利润增速下滑的态势在近期出现企稳回升迹象。省统计局11月底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69.2亿元,同比增长2.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随着市场需求与企业预期好转,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望持续改善,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走进安徽叉车集团所属的宇锋智能仓储物流研发应用中心,几十辆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在货架间来回穿梭,精准而迅速地搬运货物并放置到指定位置。作为工业车辆行业领军企业,安徽叉车集团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布局智能物流板块。“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我们持续推进AGV智能物流和5G工业网络创新应用,打造了合力飞科思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安徽叉车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基础支撑的数字化,正在深刻重塑工业生产方式。2024年,安徽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治理能力突破、数字生态活力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六大攻坚行动,着力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赋能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超九成规上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其中近六成实现了数字化改造。全省累计打造全球“灯塔工厂”6个,居全国第4位;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培育国家级5G工厂26个,居全国第4位;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均居全国第5位。
“智改数转”的同时,安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今年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4家、居全国第6位,新认定安徽省绿色工厂150家;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44家、省级节水型园区14个。企业持续演进的深度数字化转型,既是数实融合大势下苦练内功、提升品质控制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强健肌体之举,也是降本增效、锻造核心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底座”的深层变革。
更智慧的工厂,更清洁的生产。一场“绿色智造”的革命,正在重塑安徽工业的底色,推动“安徽制造”提质增效,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回眸2024年,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种种困难挑战,安徽工业经济顶压向上,保持较快增长,彰显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主要指标,从一季度的7.6%、上半年的8.5%提升至前三季度的8.8%,展现增长的“加速度”。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幅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均居第1位。
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未来产业正在不断蓄势成长。
站在2024年的岁末,人们发现,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安徽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跃升,正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经济发展靠产业。如果说工业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那么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则是支撑今年安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两大顶梁柱。
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月度贡献持续保持在四成以上,今年10月份两行业合计贡献超过六成、达60.9%。
电子信息业涵盖领域广泛,安徽具有优势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PC制造等多个产业均属于其子行业。今年,安徽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建芯固屏、聚光强机,相关产业走出亮眼的增长曲线。
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震荡、下滑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和新型显示产业在2024年都逐步复苏,进入上行周期。作为国家“十四五”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安徽产业链条完整,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初步构建了以合肥为核心、沿江各市协同发展的“一核一带”产业发展格局。1月至10月,全省生产芯片接近80亿块,同比增幅在50%以上。显示器件行业呈现量增价稳的态势,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前10个月利润增速超过100%。
汽车制造业是另一个链条长、覆盖面广、拉动能力强的大产业。今年,安徽汽车产业可谓亮点纷呈,在规模扩张和高端化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地位。
合肥、芜湖“双核”均在突飞猛进。合肥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在10月份就已超过100万辆,远超去年74.6万辆的总产量,预计全年产量将突破130万辆。芜湖今年前10个月出口整车60.4万辆,出口金额57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23.8%。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一为“安徽造”。
高端化方面,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1.25万辆,同比增长17.2%;蔚来已连续7个月交付超过2万辆;江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自主品牌首款百万级智能电动行政轿车尊界S800在11月下旬正式亮相,代表着“中国制造”“安徽制造”有实力向汽车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端的地带发起冲锋。
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外,多数工业行业也持续向好。10月份的数据显示,全省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超七成、为75.6%。增长面宽,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安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日益稳固。
产业发展看企业。作为微观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工业经济活力强不强、发展是否健康的最直接体现。
大企业在产业体系中居于龙头、链主地位,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引领性力量。2024年,安徽电子信息业、汽车制造业等主导产业表现突出,与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
以汽车产业为例,奇瑞集团今年历史性地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保持了全行业唯一的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奇瑞集团11月销量快报显示,当月销售汽车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32.2%,创造单月销量纪录。前11个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已超过230万辆,同比增长38.4%。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0个月即超百万辆,比亚迪立下首功。合肥比亚迪前三季度产量达62.9万辆、增长83.4%,今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
大企业的大手笔、大项目,为工业稳增长增添信心和后劲。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产品供应商、全球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出货量排名第一的维信诺,与合肥市投资平台共同出资,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开工建设全球首条搭载无金属掩膜版技术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亿元,是全球最先进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之一。
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潜力之基、活力之源。安徽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和提质扩面行动,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路径,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专精特新”专板今年7月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开板,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工信部今年公布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安徽有100多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已成为安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面临着较大盈利压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由一季度29.8%、上半年21.1%回落至前三季度2.2%。随着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信心和预期明显改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的态势在近期出现企稳回升迹象。省统计局1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总利润1869.2亿元,同比增长2.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随市场需求与企业预期好转,工业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望持续改善,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走进安徽叉车集团所属的宇锋智能仓储物流研发应用中心,几十辆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在货架间来回穿梭,精准而迅速地搬运货物并放置到指定位置。作为工业车辆行业领军企业,安徽叉车集团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布局智能物流板块。“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我们持续推进AGV智能物流和5G工业网络创新应用,打造了合力飞科思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安徽叉车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基础支撑的数字化,正在深刻重塑工业生产方式。2024年,安徽出台《快速推进数字化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治理能力突破、数字生态活力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六大攻坚行动,着力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赋能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超九成规上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其中近六成实现了数字化改造。全省累计打造全球“灯塔工厂”6个,居全国第4位;培育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培育国家级5G工厂26个,居全国第4位;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均居全国第5位。
“智改数转”的同时,安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今年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4家、居全国第6位,新认定安徽省绿色工厂150家;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44家、省级节水型园区14个。企业持续演进的深度数字化转型,既是数实融合大势下苦练内功、提升品质控制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强健肌体之举,也是降本增效、锻造核心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底座”的深层变革。
更智慧的工厂,更清洁的生产。一场“绿色智造”的革命,正在重塑安徽工业的底色,推动“安徽制造”提质增效,构筑高水平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