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说的供销社,是60,70,80年代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吧。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那时候的供销社是政府经营,属于国营单位,所以在供销社里面上班也是相当有面子的,也是很吃香的职业。供销社这个词,想必很多年轻人只是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看见过吧,但这却是老一辈人亲切的回忆。我们所说的这个供销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在发展经济与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供给方面,起到过很重要又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下,它已渐渐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很多80后、90后对这些供销社与它的概念,他们只是听说,总之已经是很模糊了,但对于50后、60后、70后来说吧,记忆中的供销社,应该是自己童年中不可缺失的一段回忆。其实吧,我们所说的供销社,它又称之为供销合作社,出现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合作社的一种形式。农村的早期供销社,是国营供销社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属于国营性质企业,所有的正式从业人员,都是国家的正式职工(或是干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是端着铁饭碗的人。
农村基层供销社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散伙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整个计划经济年代里,农村基层供销社与粮油管理所和食品营业所三大家,是直接左右着整个农村日常生产生活运转的主要机构。而我记忆里的家乡过去的供销社,到目前为止,感觉依然是让自己记忆犹新,记忆中的供销社,仍然是在我自己的记忆深处,记忆中的老家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供销合作社就是“购物天堂”!记忆中老家公社的对面,青砖木板防盗门窗的供销社,在自己的记忆中的几十年前的当时,是绝对时尚气派的。哦,其实吧,当时的供销社,今天依然在那里,看起来似乎是什么都没有少,依然是那样的完整呢。就连供销社东西两端货架顶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宣传标语牌,依然是那样的靓,依然是那样的鲜艳,那可是当年供销社最响亮的口号,那可是当年供销社对全社会的服务宗旨,那也是供销社一定得完成的使命呢。虽然说营业门市部,虽然说已不再那样的宽敞明亮,也没有了过去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是我依然能看得出它过去的风光与辉煌。所有的货架子柜台分东西北三段,西北角的门直通供销社的大院内。依然能清楚看到供销社过去的职工食堂与化肥库房等,还有食堂门口的那棵我忘记了名字的树。
小的时候,老听大人们说:三尺柜台如海深。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一些孩子们,柜台的重要性与柜台里面的不可“侵犯”性。其实吧在自己记忆中的供销社门市部里的柜台,那就是圣神的,柜台里面就是禁区,就不可以让外人随便进去的地方。营业员站在里面取货卖货,买东西的营业员们在柜台上拿货,身隔三尺柜台,营业员也在接过顾客递来的布票、粮票、或者是糖票、煤油本等,以票备货,公私分明,当时自己的感觉,就是实在是羡慕那时“吃公饭”的那些营业员!
那个时候的营业员,绝大多数的营业员绝不是像有些人说态度不好,我的记忆中的营业员,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他们穿着干净整洁朴素,工作上麻利勤快,一对护袖似乎是他们的标配,就营业员他们的业务水平而言,那时候的营业员业务都很精的,都能熟练操作算盘,打的是噼哩啪啦的,三下五去二,三一三十一,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过去之后,计算准确,真的是令人叹服呢;门市部里的各种杆秤、台秤、案秤大星小星,每一种商品的位置在哪,价格是多少等,他们都是烂熟于心的,精准的计量,优质的服务态度,对顾客童叟无欺;再说他们快速的徒手“牛皮纸”包糖的那个技术,看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看起来是一对三折,也无须施胶,却是不透又不漏,搞得是既经济又环保。真的是不得已让人佩服呢。
记得原来中渠供销社的门市部,在我刚在公社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是只有一个门市部的,在供销社门市部的西边是五金区,然后是日杂商品,过来是副食区等。中间三间是日用百货与文化用品,最东边的是布匹区。记得是当时的门市部里,商品是琳琅满目,摞得高高的麻袋里装满了食盐,货架上,依次摆放的烟酒茶和瓶装的酱油、香醋以及各式散装的调料,弥漫着有滋有味的生活气息。在柜台上,有几只方形玻璃罐子,分别装着冰糖、红糖、藕粉、糖果、麦乳精、甜花生等营养闲食等。记忆中的供销社门市部的日用百货区,各色搪瓷碗、搪瓷碟、搪瓷盆一摞摞按大小高低码放,犹如魔术大师戴着的一顶顶圆帽子滑稽可爱,等待演绎出一片惊喜。货架上,高腰塑料筒子鞋、解放鞋实用耐磨自然也是人们的抢手货。还有那竖排着的一卷卷布料,黑、白、灰、蓝相间,有平布、斜纹布、咔叽布、灯心绒、涤卡、的确良等,宛如农家田地里夹种的五彩作物,摆的是那样的精致有序。在笔墨纸砚齐备的图书文具区域内,而我更喜欢的是那时的万花筒、口琴、折叠盘式小剪刀和手工编织的蚂蚱钥匙链、精美杯套,这些集科普、文化、趣味为一体的小物件,简直就是完美的艺术组合,展示着我们正常的生活的乐观与智慧。当年营业员都用尺子量布的时候,等量好了以后然后从剪口处“嗤啦”一声撕开。女人们会根据声响判断所买布料结不结实耐用。在农村,凭着娴熟的“针线活”,女主人逢年过节都要给一家老少每人手工完成一双新鞋,添置一身新衣的。这也是当时一家人过年的期待呢。在供销社门市部里,所有的布匹与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在各自的货架上摆的是齐齐整整的,叠的是整整齐齐的,布匹区柜台上的布匹,也摆的是顺顺当当的,真的是直是个当当,横是个行行的。各种各样的商品看的是让自己眼花缭乱的,我们自己看着眼前诱人的那些甜品花糖等,当时的我们这些孩子们,真的是让人馋得直流口水呢。后来供销社将原来的收购门市部,又搞成了一个五金与糖烟酒副食门市部了。也叫公社供销社的第二门市部。
社会发展到今天,商品经济已发展到互联网电商销售时代,曾经的供销社实体门店式经营模式,走过了漫长的风雨岁月,带着自己独有的自豪与辉煌,已然成为一段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故事,只能令我们深情去怀念,慢慢地去回味了……每当自己现在想想小时候逛供销社的事,一切仍然是那样的清晰,那也是我们除了过年以外最高兴的事情了,小的时候,我每当走在回家去的路上的时候,总是洒满了一路的欢笑……..供销社,自己心中的记忆,而且难以忘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