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真实的生活。阿里和京东等企业之所以在智慧物流方面动作频频,究其根本,是在抢夺资本的注意力。智慧物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它融合了目前几乎所有的热点技术,不仅是吸引资本聚集和催生市值上涨的最好工具,也是物流业最佳的竞争手段之一。
显然,物流产业正处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型升级之际,而技术新红利也正在重塑中国物流价值链和物流产业新格局。
据京东方面介绍,目前京东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5倍以上。京东昆山分拣中心的分拣能力能够达到9000件/小时,供包环节的效率提升了4倍,在同等场地规模和分拣货量的前提下,每个场地可节省人力180人。无人机则能够将传统人工配送的时间缩短数倍甚至数十倍,物流成本也随之降低。
菜鸟网络也表示,过去的传统仓库,消费者下单之后,拣货员需要跑步到货架前,将货物拣出。由于一个订单往往有几件、几十件货物,拣货员需要在仓库内多次跑动,通常每小时只能拣货100多件。现在,拣货员与机器人搭配后,每小时的拣货量比以前提升了3倍多。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物流产业正面临从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型的新拐点,工业4.0已自然而然地融入物流仓储自动化领域。近几年,物流仓储自动化、智慧仓库等现代化科技的出现,将原本独立运作的自动化模块通过信息技术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带来了物流业整体质的飞跃。
菜鸟惠阳仓基本听不见人的声音,只有嗡嗡的电流声。这里有超过100台009004号同款机器人同时工作。这群小伙伴沉默又灵活地在仓库里钻来钻去,构成了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物流仓。
有意思的是,同样在地上跑,它们经常也会碰头,但每次总会有一方主动礼让,从未出现过“撞车”。
“不是机器人懂礼貌,是菜鸟人工智能的算法在判断优先级别。如果一个机器人托着的货架上有当日达订单,其他机器人托着的是次日达订单,次日达就要让路。订单下单时间早晚,也会影响优先通过级别。”菜鸟网络高级算法专家胡浩源说。
智能仓、搬运机器人,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了,目前国内物流公司都有,但此前智能仓内的搬运机器人大多只有十几、二十台。而看似高大上的机械臂,在汽车生产领域也已经应用多年。从硬件的角度看,它们并没什么特别,真正的难点是让这些搬运机器人清楚自己要去哪里,让机械臂清楚自己要把手伸到哪里。
“以搬运机器人为例,几十台和上百台机器人在一起的难度是大不一样的。”站在技术的角度,胡浩源表示,更多机器人意味着要将任务合理分配给对应的机器人,100台机器人意味着计算难度呈指数级上升,“如果给出的指令不合理,机器人之间就会出现碰撞、拥堵,有时候它们还会懵,因为不知道到底该执行哪个指令了,机器人就会死锁。”这样一些问题,最终靠菜鸟的AI算法来解决。
在货物自动包装平台,由于阿里巴巴电商积累了海量的商品数据、订单数据,菜鸟知道每一个仓库发货时,用户喜欢同时购买啥东西,一个订单里面的商品外包装长宽高各是什么,就可以从数据角度,反推最优的快递箱大小、形状,节省包装成本,提高包装效率,让机器比最有经验的打包员干得还快、还好。
实际上,让哪个机器人先走,从货物的排放、货架的分布、机器人的轨迹、机械臂的落点,全都是算法。比如,根据此前的订单情况,菜鸟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消费者经常一起下单的是佳洁士牙膏和牙刷,或者三只松鼠不同口味的商品,在货物上架时,这些商品就会尽量放在同一个货架的邻近位置,方便机器人搬动、取用。所以,机器人取代分拣员,看似是因为它们体力更强,其实是“脑力”更强。
智慧物流能否提升效率和减少相关成本,还需取决于应用场景和具体作业。从物流效率上看,智慧物流在重复作业、承重作业、非精确搬运作业和高速识别作业上比人工更具有优势。但是在处理复杂作业、柔性可变作业等方面,机器还不能替代人工。
电子商务兴起后,小包装、多频次的包裹快递需求持续扩大,物流碎片化特征开始显现。据阿里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左右,全年包裹量有望超过1000亿件。按目前劳动效率推算,电商物流从业人员需求将超过600万人。而我国劳动力人口已连续5年下降,分拣、快递这种重复体力劳动的职业很难吸引足够劳动力。只有智慧物流,才能解决未来天量包裹难题。
2016年7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物流。这标志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导的智慧物流上升到国家层面。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近年来各大物流公司普遍发力无人驾驶、自动仓储、自动配送、物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如果出现新的技术落地,往往带来非常大商业契机。
最近爆红的盒马鲜生,核心竞争力并不是99元一只的波士顿龙虾,而是“3公里范围,30分钟送达”的精准配送。它的秘密不在超市顶部自动传输带上飞来飞去的包裹,而在从不对外示人的后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到访时,也仅让他待了10分钟。盒马的说法是,后仓是他们最神秘的地方,算法决定了不同订单的商品如何交叉移动。他们的算法甚至不进行订单一一匹配,而是等配送员送到消费者家门口,打开配送箱时,才会最终区分不同的订单。
菜鸟的探索也在进行中。他们自主研发了一台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小G。它会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强大的算法让小G会观察周边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建立自己所看到的多维世界。它能动态识别环境变化,包括行人、车辆等,还能自己乘坐电梯。等到它成熟的那一天,中国的物流行业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大变化。
不过好消息是,拣货员暂时还不会下岗。在大部分智慧仓,机器人都是在配合人类工作,提高分拣效率。菜鸟网络物流专家游育泉表示,菜鸟网络与合作伙伴将会在多个仓库内复制惠阳模式,机器人陆续上岗后,预计今年消费者收货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
调查显示,“当日达”慢慢的变成了配送领域新航标。这背后,科技是主要推动力。30分钟3公里必达、当日达、次日达,全球72小时必达,中国物流的速度、中国速度的愿景让全球惊讶。这就是让海外消费者惊叹的“中国物流速度”。而随着中国电商、物流公司出海,最终受益的将是全球消费者。
业界认为,技术新红利正在重塑物流价值。不过,在发展智慧物流的同时,也应对效率和成本做好权衡,如果将人力与机器进行协作作业,即人做人擅长的,而机器做机器所擅长的,将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物流领域,不少“单元节点”的智慧化才刚刚起步,在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和投入成本上还不能与人工相比;同时,人机融合时会更突出人的创新、柔性和适应能力。某个点的突破可能会带动总系统的提升和发展,那么智慧物流的普及也可能在某个临界时间迅速达到。
而在物流专家赵小敏看来,各大企业还无法将无人机、无人仓进行大规模商用。现阶段,智慧物流的成本远高于人力成本,且这些都是概念化的东西,离成熟运用和系统集成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加快普及无人化物流的难点还在于法律、技术、成本和运营等问题。智慧物流的目的是将货物更有效更准确地送达客户。然而,如果出现法律纠纷,其责任应该由谁承担?遭受黑客入侵后如何问责?客户识别如何更为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物流业的“降本增效”,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鼓励发展智慧物流,这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曰三:政策利好带来了资本。物流业的竞争优点是规模化、网络化和标准化,而这“三化”均需要资本的推动。传统物流因为其投入大、利润低且见效慢,很久都被资本所忽视。近年来,国家审时度势,将物流业作为衔接生产和消费的拉动性产业给予持续支持,让资本越来越介入到物流业的产品创新与体系整合中,而智慧物流正是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一大红利。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2层 电 线 传线 E-mail:/p>